《疤痕里的童年,余生的伤精选》是所著的一本已完结的,主角是赵大山王秀兰,人生不需要太多的感叹,只要是读过的人,都懂。精彩内容概括:...
会吝啬地洒下一丝微光,那是学校的一次作文比赛。
那天课间,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,眼中满是期待:“这次作文比赛,是大家展现自己的好机会,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。”
我坐在教室后排,习惯性地低下头,这种事似乎向来与我无关。
可老师接下来的话,却像一道光照进了我黑暗的世界:“林悦,我觉得你可以试试,你的作文一直写得不错。”
我惊讶地抬起头,迎上老师鼓励的目光。
从小到大,我从未被这样肯定过,内心深处有什么东西开始悄悄复苏。
当晚,我坐在昏暗的灯光下,破旧的书桌上摊着一张泛黄的稿纸。
养父母在隔壁房间大声争吵,声音透过薄薄的墙壁传进来,但我第一次充耳不闻,满心都是脑海中涌动的文字。
我写自己对远方父母的思念,写在养父母家遭受的委屈,写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的无助,那些压抑许久的情绪,随着笔尖倾泻而出。
比赛结果公布那天,我站在人群中,紧张得手脚冰凉。
当听到老师念出“林悦,一等奖”时,我以为自己听错了。
周围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,其中还夹杂着张宇的一声冷哼:“哼,就她还能拿奖,肯定是老师偏袒。”
但这些冷言冷语都被我抛在了脑后,我满心都是喜悦与自豪。
拿着奖状回到家,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桌上,期待着养父母哪怕一丝赞许。
然而,王秀兰只是瞥了一眼,不屑地说:“一张纸有什么用,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钱花?
赶紧去把猪圈打扫了。”
那一刻,喜悦如泡沫般破碎,但我没有像以往那样默默流泪。
攥紧奖状,我在心里告诉自己:这是我靠自己赢得的,谁也夺不走。
从那之后,学习成了我逃避现实痛苦的港湾,每次取得好成绩,都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,让我看到一丝摆脱现状的希望。
第六章:身世的裂缝又是一个农忙时节,村子里弥漫着收获的气息,养父母家的院子里堆满了刚收割回来的庄稼。
我像往常一样,放学后就匆匆赶回家帮忙。
那天午后,阳光有些燥热,我在院子里晒着稻谷,邻居张婶来串门。
她和王秀兰坐在屋檐下,一边择菜一边闲聊。
我本无心去听她们的谈话,可一句“那孩子也怪可怜,亲生父